歷史背景

(圖為1908年印刷的北京官話聖經封面和目錄)

作者:趙曉陽,摘自:《北京檔案史料》2003年第4期

《聖經》是基督教的經典,包括《舊約》和《新約》兩大部分。「舊約」原是猶太教的經典,原文為希伯萊文,共有39卷。「新約」原為希臘文,包括《福音書》、《使徒行傳》、《使徒書信》和《啟示錄》四個部分,共有27卷,是耶穌的門徒等著述的彙編。《聖經》在中國的翻譯最早可推至唐朝,有部份譯本出版與流傳,但並非全譯,譯本亦已失傳。

《聖經》的漢譯可以分為三類:
一、文言譯本,即深文理譯本(High Wen Li Version);
二、半文半白譯本,即淺文理譯本(Easy Wen Li Version,Sample Wenli Version);
三、口語體譯本,包括官話譯本(Mandarin Version)、又稱白話文譯本和方言譯本(Colloguial Version)、又稱土白譯本。從文字角度包括漢字譯本、國語注音字母譯本、由傳教士創造的教會方言羅馬字譯本、王照注音字母本及中外文對照本。此外,還印刷過盲文版漢語《聖經》。就版本而言,有單卷本、多卷本、《新約全書》、《舊約全書》、《新約附詩篇》、《新舊約全書》等,總數達千種以上。本文只介紹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的《聖經》譯本。

官話舊指官方普遍使用的共同語言,歷史上還稱為雅言、通語、凡語等。除了官場使用、通行範圍比方言土語廣以外,還含有比較文雅的意思在內。中國是個多方言國家,歷朝歷代都有過一些諸如「書同文」之類的統一語言的措施。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時期,長安、洛陽、南京等地的方言,都曾因當地成為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而成為漢語共同語基礎方言的中心,成為一個歷史時期的官話,而官話也因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轉移。北京官話是指明清以來,以北京方言為基礎形成官方普遍使用的共同語。

1860年《天津條約》後,外國傳教士可以進入北京。1861年成立了北京譯經委員會,由艾約瑟(Jeseph Edkins,1823-1905)、丁韙良(William A.Parsons Martin,1827-1916)、施約瑟(Samuel Isaac Schereschewsky,1831-1906)、包約翰(John S.Burdon,1826-1907,又譯包爾騰)、白漢理(Henry Blodget,1825-1903,又譯柏亨利)等5人組成。第一部北京官話本(Peking Colloquial Version)是丁韙良譯的《約翰福音》,1864年由美華聖經會(American Bible Society)[1]在上海出版,共22頁。第一部北京官話本的《新約全書》的出版日期有多種說法,一說1866年[2],一說1867年[3],一說是1870年[4],但對1872年出版修訂版沒有爭議。

翻譯過程中,「譯經委員會」對譯名產生了爭執,對宇宙主宰「God」究竟應該譯為「神」或「上帝」無法取得一致;施約瑟、包約翰力主譯為「天主」,其他或主張譯為「上帝」,或主張譯為「神」。這是一個基督教《聖經》漢譯中早已存在且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,直到20世紀20年代新教還認為「God的譯法一直是個使人大傷腦筋的問題」[5]。1920年出版的《聖經》譯本中,「上帝」占絕大多數,文言文譯本中,譯為「上帝」佔98%,「神」僅佔2%;白話譯本中,譯為「上帝」佔89%,「神」佔11%[6]

1872年《新約全書》修訂本出版時,則出現了3種不同譯名的版本,大英聖書公會(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)[7]出版「上帝」版及「天主」版,美華聖經會僅出「神」版。這個《新約全書》版本取得了巨大成功,在北方地區幾乎取代了其它《聖經》的地位,「風靡全國,直至1907年和合本(Union Version)出版。」[8]依據這個版本,多次印刷,1897年蘇格蘭聖經會(National Bible Society of Scotland)[9]出版了附地圖的《新約》;1885年美華聖經會出版英漢對照本,1897年大英聖書公會出版了串珠本。

1874年[10](一說1868年[11]),施約瑟獨立翻譯了北京官話《舊約全書》,由美華聖經會出版,他採用了「天主」,但後來有的版本也有印刷成「上帝」或「神」。施約瑟是猶太人,熟悉希伯萊文,漢語造詣亦很高,他譯的《舊約全書》價值極高,不但忠實原文,而且譯文流暢。1878年大英聖書公會將北京官話《新約全書》和施約瑟的《舊約全書》合併出版了《聖經全書》,「曾通行全中國達40餘年之久」[12],直到1919年出版和合官話本《聖經全書》,和合官話譯本(Union Mandarin Version)是中國新教教會沿用至今的《聖經》譯本。

此外,漢口蘇格蘭聖經會還出版了幾本楊格非(Griffith John,1831-1912)翻譯的《聖經》單篇,它們是《四福音書》(1887年);《新約》(1889年);《創世紀》和《出埃及記》(1889年);《讚美詩歌》和《箴言篇》(1898年);1908年還出版施約瑟編的《聖經》串珠本。



[1] 一譯美國聖書公會、大美國聖經會、美國聖經會。1816年成立於紐約,從一成立就非常注意中國,多次從經濟上支援《聖經》漢譯。在上海、北京、福州、漢口等地設有機構。

[2] 楊森富:《中國基督教史》,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,第381頁。

[3] 顧長聲:《傳教士與近代中國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,第436頁。

[4] Eric M. Morth edited: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,Being Some Account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All or Part of The Holy Scriptures into More Than a Thousand Languages and Dialects with Over 1100 Examples from the Text,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,1938,P88。

[5] 司德敷等編:《中華歸主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,下冊,第1041頁。

[6] 司德敷等編:《中華歸主》,下冊,第1041頁。

[7] 一譯英國聖書公會、大英國聖經會、大英聖書公會。1804年成立於倫敦,是世界上最早專門推廣《聖經》的組織,多次從經濟上支援《聖經》漢譯。在上海、瀋陽、張家口、天津、漢口、廣州、哈爾濱等地曾設有機構。

[8] 賈立言、馮雪冰:《漢文聖經譯本小史》,華文印刷局1944年,第67頁。

[9] 一譯蘇格蘭聖書會,1860年由愛丁堡聖經會和格拉斯哥聖經會合併而成,在合併之前已對中國頗為關注。在漢口、重慶、上海、天津等地曾設有機構。

[10] 楊森富:《中國基督教史》,第381頁。

[11] 顧長聲:《傳教士與近代中國》,第434頁。

[12] 楊森富:《中國基督教史》,第379頁。

期望與禱告:

對於「北京官話本」聖經的重現,我們希望,願主幫助、保守、恢復使用他自己純正的話語,成為中國千千萬萬失喪靈魂和慕道友的祝福,也讓這個版本復興中國基督徒的生命,讓更多人能夠渴慕天主的話語。願主最美好的旨意成就。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!